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野石铺石刻的来历

    信息发布者:五岭镇
    2017-01-13 22:25:42    来源:郴州文史   转载



    野石铺位于宜章县城北十五里的五岭镇(旧称连阳乡)乃子岗南面一里野石岩,已有千多年的历史了。



    野石铺石刻的来历


    宋孝宗淳熙乙己年(1185),野石铺南数里的牛筋洞村民梁苟生一家大小6口于夜间悉数被杀,其状惨不忍睹,四方百姓为之赫然。如此血案,震惊了朝野,层层批文快马送达,速着捕快彻查。梁苟生平素做些生意,家境颇为殷实、富足,定为谋财而害命。但凶手为何人?何方人氏?一时难以定论。一日,忽有人向官府举报杀害梁苟生一家的是同村的梁晚四。梁晚四在宜章城中开有一家日用杂货铺,前些日,两人因生意上的纠葛撕破了脸,成了仇家。梁晚四有杀人嫌疑。官府得知线索,即着捕快锁拿梁晚四讯问。在不得其口供而又连连严刑拷打下,梁晚四皮开肉绽,痛苦难当,生不如死,只得含冤画押。但随后又翻供不认,连声喊冤。如此反复,实难定罪,只得报送省衙。


    案件引起了时任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潘畴(婺州金华人,书法、文章俱佳,宋高宗时考取进士,多年为官湖南,以严谨、刚毅、正直著称。)的注意,阅后见疑点颇多,有查案不实之嫌,决定亲临宜章勘查再审。一到州县,潘畴据案情提出几大疑点:一、被害人伤形各异,有刀砍匕戳,恐非一人所为,其同伙何在?二、此案仅凭口录,没有物证怎能定案?三、疑犯再三翻供,如此反复,严刑之下谁敢妄言没有冤屈?


    潘畴决定升堂亲审。狱卒架出疑犯,潘畴大为吃惊,原本壮硕的疑犯现已瘦得不成人形,蓬头垢面,满身血痂,双眼失神。狱卒一松手,疑犯就瘫软在地,无法立身。问他为何承认杀人,他说受不了严刑拷打,只得含冤认供。问他案发当晚人在何处,他答在自己的仓行验货,仓行伙计可作证。查货票上确有疑犯的签名和印章。分身无术,其不具备作案时间。潘畴又问谁人举报,衙役答是野石铺驿站驿卒。潘畴灵光一闪,旋即拍案道:立马搜查野石铺驿站。捕快在野石铺控制住驿卒后,就在驿站中开堂审案。驿卒们开始还百般抵赖,连喊冤枉,但见捕快从腌坛、瓦罐中搜出梁苟生家的失窃财物,才不得不交待了因贪财杀害梁苟生一家并嫁祸梁晚四的犯罪事实。


    案件成功告破,还了梁晚四一个清白,锁拿了恶人,潘畴此刻心情格外舒畅。信步出得驿站外,见野石铺后山峭壁耸立,绿树成荫,朗朗晴空,青天白云,不由雅兴大发,命人取来笔墨,在驿站背后平展的崖壁上挥毫题下“野石铺”三个苍劲豪迈的楷书大字。随潘畴而来的宜章县令吴镒即请石匠依字镌刻,分毫不差。于是,一曲千古“绝唱”更跃然壁上。




    宋淳熙丁未年(1187),吴镒在“野石铺”石刻的下方题诗一首:“夏夜浑如秋气清,梦回风露湿桃笙。渐忻月色分山色,所憾蛙声乱水声。”道出了野石铺美妙和谐的田园夜景。吴镒在宜章为官,以恩人潘畴为范,清正廉洁,一心为民,在百姓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,后升任郴州知府。

     

    宋绍熙辛亥年(1191)六月中伏日,宜章继任县令腾瑱出行乡间观察农桑,小憩野石铺,见其前任所题诗刻,念起前任的大好官声,百姓的赞誉,也步其韵题诗两首:“稻香蔼蔼暑风清,下马传觞听水笙。父老指诗怀旧尹,为镌岩石记心声。”“身傍蓬莱近紫清,巧言一出忽如笙。只因家食应无恙,书倩衡阳雁寄声。”这三首唱和诗,民间谓为“仙诗”。古时有传曰:如学子进京赶考,谁能认完这些字,必能高中。



    徐霞客慕名寻访“仙诗”


    明朝崇祯十年(1637)四月初七,徐霞客携一仆人由永州移步宜章,小憩艮岩寺。下午走南关街,过三星桥,慕名寻访县北十五里《旧志》里记载的野石岩“仙诗”。主仆二人出得县城东门拐北沿骡马古道而上,爬五里坳,过牛筋洞,转过一道山背,见前方崖峰峭立,且古木参天,遮天蔽日。


    近前一看黑乎乎一片,阴森可怖。徐霞客不知此处便是野石岩,更问崖下人家。恰一老者挑担农肥出得门来,徐忙上前拱手打问野石岩在何处?老者随手往后山一指那里便是!我正去那里劳作,你且随我来既可。徐霞客忙疾步跟进。上得山背,主仆二人已是气喘嘘嘘。猛然间,一座庵堂映入眼帘,门楣悬挂“野石庵”牌匾,庵前几位尼姑正在清扫。徐霞客大呼:错!错!我寻野石岩!老者一拍脑门,我误听了!野石岩是屋后崖壁。(注:宜章土话“岩”读“an”,老者把野石岩误听野石庵了。)徐霞客忙原路返回,来到崖下寻找“仙诗”。


    因数百年来风霜雨雪的侵蚀,山体黝黑,字迹不易辨认,加之树高草深,林密叶茂,容易遮挡诗刻,故未寻得“仙诗”。时天色已晚,欲投宿崖下人家,明日再寻。崖下屋舍一排三间青砖青瓦,面阔院宽,不像普通民居,倒有几分像官舍。徐叩中门,院里传出一阵犬吠,随之吱呀一声,一妇人倚门而立,满脸狐疑地打量徐霞客问客官何事?徐霞客道天已暗,路过之人求借宿一晚。妇人不允,佯道家中就我一人,主人外出,男女有别,多有不便,请客官另借他处。正说话间,一旁侧屋的男主人走出,听明原委,愿与徐霞客提供食宿,安身侧室杂屋。徐好奇中堂为何与他屋不一般?男主人告之此处原为驿馆。


    稍作安顿,徐霞客观“仙诗”心切,出得侧屋后门,见屋后有篱笆围住,无法出去。左右观之,只有中室堂屋后门可到崖根。他又叩求中室妇人开中门方便通过,妇人坚决回拒。无奈,徐霞客只好绕过侧屋,至南边坡坎左右拨开灌木,寻得一条少有人行的石蹬小径,攀过一堆乱石,登上一岩石,见一隘窄洞口,洞不很深,内中缝隙可透崖顶。仰望左面,见荒草间有几处登脚石块,便披荆拨藤攀援而上。



    再往西南小径,又见一双手合掌般石洞口,内间狭窄而稍深,右边裂缝能看见天光。半壁之上则有一处通透如圆镜般看得见天空的出口。钻出身来又往西北行,见穹崖削立,上有叠石耸霄,下若展幛内敛,徐霞客念此必为野石岩无疑,但未见“仙诗”。这时已炊烟四起,暮色重合,林中阴湿浑暗。他爬在崖边,俯身探望,见崖下幽深朦胧,若幔若幛,无路可通。徐霞客叹息一声,只得折身返回。


    两次寻觅“仙诗”未果,心中十分沮丧,就随地坐于屋檐下,《志》书里载“诗刻临官道旁。”此处正是古道一则,为何寻觅不得,难道还在后山?正纳闷间,中室传出主人声:客官可见仙诗否?徐霞客答曰:未也!主人道:在石崖的右边还有一条小路可上崖顶,明日再去。


    次日清晨,徐霞客在当地找了个向导,早饭后又登崖寻访“仙诗”。在崖石东面的浓树丛中寻得一段茅草路但行不了数步又迷了方向,于是攀逾石萼,见一空旷地向外耸起一块大石,石壁上仍未见着“仙诗”。徘徊良久,折回到迷路处,侧见一石穴,便匍匐爬入,其内利石突兀,裂穴通透可穿,能见那头光亮,洞中竟也无诗。无奈,下得岩来。正懊恼间,忽闻北面有人大喊:贼人来了!吓得户主急奔后山躲避,徐霞客忙抓起行囊携仆藏于崖上洞穴中。良久,见路上毫无声息且又有行人,乃下问之,答曰众贼已走樟桥上黄茅了。徐霞客忙随路人急急离开野石铺。


    徐霞客寻访“仙诗”终究未得,是他游历宜章的一大憾事!


    据说,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(19341936),修筑湘粤公路时民工在野石铺诗刻两则放炮取石,致使诗刻石体崩落下来字面匍匐于地,仅留一缝隙只能仰身爬入才能见其一角。2011年郴州文物部门已请人仿诗刻字体内容重刻于崖壁之上。


    如今,野石铺诗刻已成为骡马古道上的一大胜景,供世人观赏!


    注:部分内容来自于郴州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刘专可的《一阕三唱野石岩》


    文章作者 宜章县文物管理所 李节武  

      图片摄影 杨飞    

      涵铭收集整理    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